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专利申请TOP10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_香港回收锂电池_分别位列国内申请者之首。
2021/5/14 21:29:56 点击:590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对动力电池需求的增加,竞争再次升级。我国电池企业开始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拓展市场,扩大产能,布局产业链上下游。
因此,专利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创新技术“保护伞”,越来越受到国内锂电企业的重视和青睐。实际上,有远见的锂电企业已经开始考虑从未来的商业利益和运营风险出发,进行前瞻性专利布局,这也将使他们在未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为他们自身的平稳发展增添一道非常有效的“护身符”。
至于国内专利数量
伴随着国内新能源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锂电企业越来越重视专利布局
受补贴政策的刺激,BC847BVN-7新能源产业在起步阶段迅速发展,众多“入围”企业忙于抢占市场,扩大利润,无暇顾及专利布局。即便偶有布局,也是可以申请的:或达到国家政策指标,或得到政府资助,补贴。
但随着中国锂电市场的日益规范和产业竞争的升级,参与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专利布局的重要性:作为法律认定的“垄断”,专利可以在内部形成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软实力”的象征,给申请者带来不小的市场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外部可以设置壁垒,运用法律武器,打击唯利是图的“专利窃贼”,保护自身的合法商业利益;更可以借着专利的“开路”,提前布局未来行业的核心技术。
日前,宁德时代、格力电器、比亚迪、华为等企业纷纷申请动力电池技术专利,可谓一举两得。
“两会”期间,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以“关于加强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为题出席会议,无疑进一步凸显了保护锂电池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根据最新的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2020年12月31日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专利申请TOP10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分别位列国内申请者之首。
近几年来,国内锂电企业不断进行技术研发和布局,动力电池领域的专利在数量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这与传统汽车领域专利落后的格局是很不相同的。业内认为,这反映出国内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进一步显示出国内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科技研发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业内人士还指出,虽然我国在专利数量上居世界前列,但在核心专利方面却相对较少,“我们所缺乏的是高价值的核心专利,这些专利在技术上‘占得住’,在法律上‘经得住考验’,在市场上‘保住利益’。
而我国核心专利匮乏的现实,意味着许多关键技术仍处于受制于外,这也成为国内锂电企业未来继续加大专利布局的重要推动力。
另外,在新能源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考虑到未来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市场拓展,国内锂电企业也应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进行前瞻性的专利布局。
今后专利布局需要不断增加
四月十日,LG新能源与SKI就电池商业秘密侵权纠纷达成和解,SKI将向SKI支付2万亿韩元(约18亿美元)的一次性赔偿和使用费;三月底,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SKI没有侵犯LG新能源电池的相关专利。
”企业兴师动众,其背后是未来锂电池领域巨大的市场利益。伴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锂电池领域内关于专利、商业秘密的诉讼将越来越多。行业分析认为,随着国内锂电池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未来如LG新能源等国际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也不排除依靠自身专利优势阻碍国内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国内锂电池企业应该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和专利布局。
同时,LG新能源与SKI之间的纠纷虽然暂时告一段落(根据协议,10年后LG新能源将不再起诉SKI),对于与SKI有合作关系的大众、福特等SKI车企来说,也不过是虚惊一场,但经过此事,众多车企必然会更加关注未来合作伙伴的商业机密、专利类别等方面的风险,而这又进一步迫使动力电池企业更注重利用完善的专利布局,提升产品竞争力,为自身市场拓展保驾护航。
另外,从更为宏观的国际格局来看,锂电池产业未来专利布局将呈现白热化趋势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美国的研究机构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掌握了锂二次电池的基本/核心技术,并在这一领域拥有大量专利。但是,到了市场商品化的阶段,中日韩企业都在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在美国奋起直追,反超。
从目前专利布局来看,中日韩企业利用各自的技术优势,在锂电池领域形成了一种分庭抗礼的局面:国内企业在电池/模块结构设计、电池/模块生产设备等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日本企业在电池材料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韩国企业在锂二次电池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现代汽车业的诞生,是由于欧美强大的研究体系和工业化能力,并与当今世界汽车电动化趋势相结合,欧美人开始更加关注“电池安全”,纷纷加大技术、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可想而知,不甘落后的欧美企业将来也会像日韩企业一样,成为国内锂电企业不可小觑的竞争者。当前,全球动力电池产业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专利“争夺战”已悄然而至!
"国外一向重视专利布局,锂电池产业的发展,一般都会提前5-10年通过研发、收购等方式布局专利。行业人士提醒,目前我国的锂电池缺乏核心专利,新一代的锂电池材料的研发还存在很多问题,国内企业切不可大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电池产业链企业要想进入全球市场,必须在专利问题上“先谋后动”,然后以技术、质量、服务、成本等综合优势参与竞争,取得成功。
针对这一情况,业界纷纷建议国内锂电池企业加强技术秘密保护和管理,并借鉴LG化学与SKI案的经验,学会运用商业秘密诉讼维权。与此同时,也要考虑企业技术人才引进是否有侵犯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