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环保回收公司保奇跡:回收做太好 焚化廠苦沒垃圾燒
經濟誘因大 里民投入
金每周六清晨,新北市中和區秀峰里民拎著舊報紙、鐵鋁罐,在里長辦公室外排隊,等著換好康。記者陳柏亨/攝影
周存炎自豪地說,秀峰里辦公室化身為資源回收站,創造經濟誘因,讓里民做環保非常「有感」,再小的回收垃圾都不放過。
秀峰里「垃圾變黃金」的經驗,也觸發新北市政府的靈感,推出「資源回收找黃金」計畫,在全市挑選廿七個里作為「黃金里資收站」。
新北市長朱立倫發現,「找黃金」計畫推出後,新北市資源回收量逐漸增加,如果全體市民一起努力,回收的資源垃圾一年可變現九億元,相當可觀。
撿瓶罐變賣 捐四百萬
做環保不僅友善環境,也能捐愛心。六十八歲的台中市民趙文正利用下班時間撿拾瓶瓶罐罐變賣,把這些收入捐給公益團體,卅年來共捐出逾四百萬元,日前獲台中市長胡志強表揚;台灣做回收、捐公益的好心人時有所聞。
「垃圾減量、資源回收已經是『台灣共識』。」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因為長期建立這項共識,台灣垃圾量逐年減少,導致台北市早該關掉的山豬窟掩埋場還可以撐好幾年,各縣市垃圾焚化廠生意也因此日漸清淡,四處找垃圾來燒,「老外都很驚訝,台灣怎麼做到的?」
源頭就減量 亞洲之最
新竹縣仁愛國中推動環保有功,去年獲頒特優獎。圖為新竹仁愛國中垃圾分類與回收情形。
圖/仁愛國中提供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賴瑩瑩指出,台灣每人每天清運垃圾量從十三年前的一點一三公斤減到目前的零點四八公斤,垃圾回收率達百分之四十九,是全球的優等生。
不僅如此,台灣也致力推動「源頭減量」,包括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是亞洲之最;禁用免洗餐具、免洗筷減量等,在亞洲及華人社會都是環保先鋒。
「這是民間和政府共同努力的成果。」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董事長陳曼麗說,早年拾荒業「酒矸通賣嘸」的叫賣聲就是台灣最早的資源回收系統。當年拿幾綑舊報紙就能換到一支***芽糖,農村宰鴨***鵝拔下來的鴨鵝毛(做羽絨衣)更值錢,一大包鴨毛甚至能換到一打原子筆。
四合一計畫 改變台灣
陳曼麗說,經濟起飛後,寶特瓶、保麗龍這些「新垃圾」也大量出現,「大雨過後,河面總是漂浮著一大堆塑膠瓶,讓垃圾問題雪上加霜」。
因此,包括主婦聯盟在內的環保團體一邊深入社區推動資源回收觀念,同時對政府施壓,終於讓環保署在一九九七年實施「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台灣垃圾問題這才開始起死回生。
環保署廢管處長吳天基表示,「四合一」計畫是向上游製造和輸入瓶瓶罐罐等資源垃圾的業者課徵回收基金,同時結合社區民眾、回收商、地方政府及回收基金四種力量,把資源垃圾送到回收點或民間回收商,就可以向回收基金秤重領錢。
於是,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彷彿全民運動,愈來愈多社區、學校、宗教團體加入行列,靠它凝聚社區向心力,也有能力行善、救災。而蕭條已久的拾荒回收體系不但復活,規模也隨之擴大,「現在吃這行飯的約有卅萬人,是當年的三倍。」吳天基說。
塑膠細分類 還有口訣
「扯得破的是OPP,有彈性的是PP,無光澤的是PE……。」慈濟台北市八德回收站的資深志工蕭秀珠念著口訣。
她說,上游分類做得好,下游的回收再製就能省工、省能源,像回收紙也要依油墨多寡與材質細分類,「做到盡可能少用漂白劑就能做再生紙。」八德回收站僅是慈濟五千多個資源回收站之一。
落葉做堆肥 師生巧思
新竹縣仁愛國中去年獲得環保署「推動環保有功學校」的特優獎,校長黃增新帶頭撿廢棄磚塊在校內鋪設散步小徑。
校園七成被綠蔭覆蓋,師生回收落葉學做堆肥,再用堆肥栽培香蕉、辣椒等作物,這是仁愛國中「百分百回收」目標的一環。
環保觀念逐漸在民間扎根,是環境政策「升級」的最佳助力。
台北市在二○○○年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廢掉十年來垃圾費依用水量多寡消長的作法,改用專用垃圾袋決定要付多少垃圾費。這項環保創舉再為台灣提高國際能見度。
「想要省錢,就設法少製造垃圾。」環保署長沈世宏當年是台北市環保局長,他說,至今北市年垃圾清運量少了七成以上;新北市去年底跟進,每天的垃圾清運量也減量逾半。這些成果讓台灣成了國際友人的取經地。
- 上一篇:香港废旧铅酸电池回收乱象:八成转卖小商贩 2020/9/12
- 下一篇:香港废旧家电回收:一个零件都不放过 回收成就资源大湾区 20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