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电子垃圾的利润_香港电子垃圾处理_在不断增高,废旧电子元器件2021年有高收益吗?
\据统计,全球每年产生上千万吨电脑、手机、打印机等电子垃圾,其中70%以上通过各种“灰色”渠道进入我国。与此同时,国内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如今已达23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300万吨。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国内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进入循环利用体系的还不足10%。
电子电器废弃物俗称电子垃圾,含有金、银、钯、铜、铝、锡等宝贵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其拆解过程产生的“三废”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而且会对土地、水源造成严重污染。
如何面对国外潮水般涌来的电子垃圾?如何处理本土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目前国内最大的废旧电子电器拆解处理集散地——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
国内许多地方都在争抢电子垃圾资源
一些发达国家禁止其出口
贵屿镇处理的电子垃圾,很大一部分来自美国、欧洲和我国台湾等地。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把某些发展中国家当作中转站,将电子垃圾迂回运抵我国,形成了一条“灰色路径”。
“目前有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更应关注,就是一些发达国家重新审视自身资源战略,对于出口电子废弃物的观念有所转变。”长三角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杜欢政说,比如日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提出“城市矿山”的资源观,不仅颁布法令禁止电子废弃物出口,还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进口。据统计,日本现有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中,仅稀土就能提取30万吨,如能回收利用,足以满足其本国需求。
每天傍晚,这些商贩把收集到的“货”运到更北边的天通苑东小口。在那里有一排排的分拣工厂,对这些电子产品进行拆解。拆解之后的产品,一些流通回到电子卖场;金属线等则被运往天津、河北,最终无法在当地处理的电子垃圾,悉数运往广东贵屿等地深加工。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最近几年,中国每年至少报废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500万台洗衣机、500万台电脑及上千万部手机。这些电子垃圾,每年会产生5亿多吨的危险有毒废物,成为巨大的污染源。
“企业在拆解电子垃圾后,往往出于成本考虑,只以最省钱的方式提取出有价值的资源,而不顾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那些没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往往焚烧、埋土或丢弃于河流中,或者直接暴露在空气中。”中国环境学会固体废物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聂永丰认为,这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无效的“厂商回收”
一年365天,后八家村的路边摊主都在等待提供货源的人力车夫。
公众对这样的人力车并不陌生。一辆辆破旧的三轮车,挂着回收条幅,天天蹲在小区门口。他们走街串巷,深入到北京城各个角落,是电子垃圾回收的前锋。
更“高端”的回收者在电子卖场周围集聚。在北京中关村、朝阳门、公主坟等电子产品大卖场,聚集着大量个人商贩,兼具运货、卖新货、收旧货等多重身份。
这其中,还有穿行而过的人力车夫,他们帮顾客运送新品之后,带回旧产品,跑一趟,一举两得。
“提供电子垃圾的人群绝大多数是个人消费者。” 爱回收CEO、联合创始人孙文俊告诉本报。他曾做过调研,年轻人平均七八个月换一部手机,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每个家庭都有两三部闲置手机。
除个人外,实力更强的商贩还盯住了一次性出货量大的企业。“企业的电子产品更新较快,一般3到4年淘汰一批。”前文所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已经有一些固定的企业客户,如企事业单位、网吧、公司库存积压品等。
回收链条上,除商贩由于利益驱动积极回收电子垃圾外,各个PC厂商与手机厂商也大多设有电子产品回收点。每年各厂商都有预算投入这块赔本的“生意”,但厂商的电子垃圾回收一直收效甚微。
“这些回收点基本收不上来什么东西。”孙文俊告诉记者,由于厂商收购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使得消费者不愿意回收。并且,厂商设置的回收点也很少,并不方便。
实际上,众多厂商出于各种考虑,并未在内部进行产品回收处理。
据科技网站TechinAsia报道,广东贵屿垃圾处理集散地不仅聚集了来自全球的旧计算机以及其他电子产品零部件,并且还有来自惠普、三星和松下等公司几乎全新,但因存在部分缺陷而无法出货的产品,还有AMD没有使用过或准备返修的芯片。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的数据,目前,全球电子垃圾中有72%左右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由此,广东贵屿成为举世闻名的“世界电子洋垃圾之都”。
“最后,所有的电子垃圾都会打包运往广东,包括电子产品上带的塑料,管子,甚至显示器的碎玻璃。”上述刘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交通成本高,广东的买家通常是,等北京的电子垃圾备齐,隔一段时间拉满满一箱走。
高污染的“二次加工”
在全国各地的电子垃圾处理中心,那些稍经整修就可继续使用的电子产品,往往被送往二手卖场。
一位中关村二手电脑城的销售人员告诉本报,一台E5200双核2.5GHz处理器、2GB内存、200GB硬盘、独显256、华硕DVD光驱的台式电脑,配上液晶显示屏,售价在1600元左右。如果碰上不懂行的买主,还可要价更高。
某个知名国产手机在回收上做得比较积极。由于工业设计的原因,它的手机自建渠道直接回收,回收上来的手机,更换一下零配件或外壳,再刷新软件界面,就可以出货了。
翻新货还经过各种中介在国际间流通,“每年,各个品牌手机、贴牌手机都会将大量二手机销往南美等国家,以及中国三、四线城市和广大的农村。”孙文俊告诉本报,经过更换外壳、更换零件之后,往往都能使用,在性能上与之前机器相差无异。
而那些没有破损的组件,稍经处理就可以当“新品”卖。比如,内存条用酒精一擦就跟新的一样,CPU用纸一擦就干净,硬盘也只需格式化,再用酒精处理一下就行。
在此之外,全国所有需要二次“深加工”的电子垃圾就来到了广东贵屿。在广东贵屿,有数万人从事焚烧废旧电子产品,和塑料回收分解工作。
“越大的东西,回收价值越低。家电中的铁、铝都不值钱。有价值的是电脑、手机等小东西,因为含有贵金属。”聂永丰告诉记者。据孙文俊介绍,那些彻底报废的手机,每部大约可以提取价值1美元的贵金属。
虽然价值高,但是电子垃圾的处理成本更高。出于成本考虑,企业通常不采用污染较少方式处理。比如,很细的金属线无法剥皮提取,企业往往直接将皮焚烧抽取金属线,“这种方式对空气的污染非常大。实际上,企业可将线切成小粒,再用机器来分解抽取金属。这对空气的污染小。”聂永丰告诉记者。然而,企业似乎等不及。
无论是北京东小口,还是广东贵屿,电子垃圾的拆解都是纯人工操作。据相关媒体报道,操作工人将电源板放在电热器窄小的吹风口下烘烤两三秒钟,便用镊子将板上的芯片、电容、电极管等电子元器件取下,分别放入不同的陶瓷小杯中。
接着,他们用硫酸水冲洗电路板,并焚烧那些无法再回收的垃圾。这些电子产品当中含有十几种回收价值较高的金属,如铜、金、银、钯等,但亦有铅、汞、镉、六价铬、锑、铍、镍等有毒有害物质。
当将有价值的东西回收之后,那些没用的电子垃圾残余物(包括有毒物质)也焚烧或者填埋在土里,“这些电子垃圾都没办法化解,只有污染环境,如,显示器的玻璃碎片也是如此。”聂永丰说道。
孙文俊告诉本报,目前,国内的环保技术并不先进,垃圾的价值与意义也未被社会认识,成本远大于收益;许多被国家认证的分拣中心、电子垃圾回收企业只能依靠国家的补助度日。
“美国环境部门的一位负责人去年来过贵屿,实际上是调研评估美国电子废弃物出口造成的资源流失问题。”贵屿镇镇长张楚丰告诉记者。
“由于国际金属价格迅速攀升,国内许多地方都在争抢货源,贵屿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张楚丰说,但贵屿已经形成回收——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拥有遍布世界的电子废弃物收购网络,相关从业者6万多人,加工处理企业3200多家,年处理量达190多万吨,在一些贵重金属的国际价格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力。
据介绍,贵屿从电子废弃物中能提取不少于10种稀有金属,比如每年提炼黄金超过15吨,而我国黄金的年产量也不过300吨左右。
张楚丰介绍,目前贵屿主要采用来自台湾的人工拆解技术、有较为环保的火法和湿法工艺,已禁用过去造成严重污染的酸洗、焚烧等原始工艺。
人工拆解就是把废弃电路板加热到50至60摄氏度,取出可重新利用的电容、电阻、晶振、二极管、三极管等贴片元件,卖给国内外的电子市场和电子加工厂。经过人工拆解后的废弃电路板则卖给其他加工企业,企业再通过高温提炼、电解等方法提取其中的有用金属。
据了解,不仅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的贵重金属能卖出好价钱,拆解下来的各种电子元器件的附加值更高。
在贵屿镇的一家手机拆解作坊,老板陈钦明雇了4名拆解工人。“每位工人只要培训几天,就能拆解出40多种元器件。”陈钦明说,他从上游企业购买手机板,每天拆解1000至2000片,拆下的元器件卖给下游企业做门铃、电子玩具等,每年销售收入约200万元,净利润约50万元。据介绍,像这样的加工企业,镇上还有几百家。
“今年进了一批IC(集成电路)板,只花27万元,却赚了100多万元。”当地一位老板介绍,进货要会看“成色”,“洋货”的价值比“国货”高很多。
拆解下来的电子元器件,很大一部分流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电子商场,最后卖给做二手机、翻新机或搞维修的买家,甚至卖给一些做新产品的厂家,在国内外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北京中关村一位经营废旧电子元器件的经销商说,比如手机,许多人用一年半载就淘汰了,其中的许多电子元器件还能用十年八年,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小作坊的污染问题防不胜防
加工地的污染物严重超标
贵屿曾因污染严重,被一些国外媒体称为“世界最毒的地方” 。
贵屿镇旁,农民在田里种植了一些水稻。“这些都是外地人种植的,土壤含有重金属,产出的稻米本地人不敢吃,都拿来喂猪。”当地人说,至于这些猪最后卖到何处,让谁吃了,那就不清楚了。
为减少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贵屿人采取“上风上水”的方式居住。“这里的楼房一般有四五层,一层二层做加工车间,三层以上才住人。”当地人解释,因为污浊的浮尘离地面一两米左右,住在底层会吸入太多的废气。
这几年,贵屿镇开展过多次大规模专项行动,销毁用于加热电路板的煤炉800多个,查处取缔通过酸洗提取金、银的加工点80处,现在的环境情况比过去好了很多,但仍存在问题。
记者随着执法人员来到一个酸洗加工点。在一条小溪旁,只见一个简易工棚前排列着20多个大塑料桶,里边装着已经分解出来的青黑色铜水,有几只桶还向外冒着大量黄色浓烟。
加工点老板说,这已经是提炼黄金的最后一道工序了,酸洗用的是强硝酸,整个加工过程只要不到4个小时。记者在现场呆了20多分钟,就感到胸闷、恶心,真不知道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的工人是如何坚持工作的。
“由于大量的加工企业都是小作坊,技术水平低,加之行业不规范,污染问题防不胜防。”张楚丰担忧地说,“以酸洗为例,加工人员都是‘游击队’,政府白天打击,他们晚上偷着干,甚至跑到湖南、江西、广西的深山老林里干。”
让电子垃圾回收既节约资源又减少排放
规范产业发展是必然选择
对于资源短缺的中国来说,处理电子垃圾不仅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一个资源战略问题。
一些环保人士要求坚决取缔,因为电子废弃物是“环境毒药”,对其回收利用是弊大于利。一些业内人士则感慨地说,电子废弃物能为国家提供大量的资源,好比是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
“实际上,对电子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杜欢政说,比如,与生产新钢材相比,利用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提炼再生钢材,可以减少97%的矿废物、80%左右的污染,节约90%的原材料,而且两种钢材的性能相同。“对于电子废弃物处理中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建立循环经济园区,利用新工艺、采用集中产业和集中治污的办法来解决,简单取缔等于因噎废食,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目前,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通常采用机器拆解的办法,将废弃电路板全部粉碎,然后利用磁选、浮选等工艺提取金属。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成本很高,而且回收率只有80%左右,还有20%无法处理的部分只能填埋,对环境仍然造成相当大的压力。贵屿通过人工拆解电子废弃物,资源回收率达到99%至99.5%,成本只有机械拆解的1/10。
杜绝污染严重的酸洗、焚烧工艺,需要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升处理技术,规范产业发展。2005年,贵屿被批准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但制定的试点实施方案至今未获批准,国家投资该项目的资金也没下来。
“建立这样一个园区,光污水处理系统就需要几亿元投资,镇政府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张楚丰说,这就需要国家政策、财税、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否则,既解决不了环境污染问题,也无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
- 上一篇:电子废弃物属于电子垃圾吗?世界各国的电子垃圾处理情况_香港电子垃圾处理_各有不同! 2021/1/10
- 下一篇:2021年中国废旧物资回收管理暂行办法开始颁布,对我们_香港废旧回收_回收人真是大利好! 20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