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铅蓄电池产业_香港回收_绿色化迫在眉睫

2020/6/11 16:06:56      点击:866




“生态兴则产业兴”。铅蓄电池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数次产业整合。每次整合,都使产业取得了质的飞跃,带来规模和效益的显著提升。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才能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互利共赢。经国家环保部批准,2015年6月13日,以蓄电池龙头企业超威集团为依托,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启动建设,标志着一场推动铅污染防治技术升级、促进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展的“攻坚战”正式打响。该中心凭借技术、人才优势,集结各方力量,在高效智能污染处理工艺及装备、铅蓄电池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境保护管理技术规范等方面,开展相应技术研究与应用,推进铅蓄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

产业绿色化迫在眉睫

铅蓄电池作为一种诞生最早、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池品种,具有安全性高、制造成本低、可再生利用率高等优点,在交通、电力、通信、航空、军事等众多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铅蓄电池产能居世界第一。2014年,规模以上电池企业完成总产量22070万千伏安时,超过世界总产量的40%。废旧铅蓄电池再生利用具有巨大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价值,作为铅蓄电池消费大国,我国每年可产生300多万吨的废旧铅蓄电池,其中占总重量六成、约180万吨的铅可供回收再利用。由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再利用产生的再生原料铅,成为铅蓄电池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也成为我国铅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我国再生铅行业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设备简陋,目前大大小小的再生铅厂近300家,其中生产规模在1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只有6家,主要集中在江苏、湖北和安徽,生产规模在3~10万吨/年的企业约100家左右,占行业三分之一的比例,而其余约三分之二的企业生产规模都在3万吨/年以下。生产能力从几十吨到上千吨不等,普遍处于规模小、耗能高、污染重、回收率低的状况。废电池拆解采用手工操作,废水和废渣随意排放,冶炼工艺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小反射炉、鼓风冲天炉等熔炼工艺。极板和铅膏混炼,基本上未经预处理工艺,熔炼过程中产生大量铅蒸汽、铅尘、二氧化硫,废气中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几十倍。不规范的再生铅生产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造成污染严重,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害。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清洁生产和行业市场准入等的政策、规范,如《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规范废电池处理处置和资源再生行为,《废铅蓄电池收集和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指导涉铅企业有效利用资源、开展清洁生产工作,《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加强铅蓄电池和再生铅行业整顿……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铅蓄电池行业循环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仍然存在,铅污染防治体系化建设亟待完善。只有从技术研发、产业转化、政策法规、环境管理等多方入手,才能系统化推动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工作。在这一形势下,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应运而生。

产业绿色化全面破题

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突出政策标准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及成果转化、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围绕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该行业关键环境问题剖析,健全相关污染防治政策标准及技术管理体系,推进核心技术在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建设蓄电池生产和再生过程污染防治成果转化平台,并为国家培养该领域所急需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截至目前,中心建设有条不紊,多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谋划推进重点项目。经过工程技术中心成员单位多次研究讨论,确定了包括废旧铅蓄电池回收再生产工艺技术及回收体系研究,铅蓄电池(再生铅)生产废水污染防治及回用技术研究,铅蓄电池(再生铅)生产废气污染防治技术研究,环境保护技术规范、标准等研究4个主要课题,并设置研究子课题23个。这些课题,对于解决铅蓄电池生产及回收再生污染防治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在铅蓄电池回收体系研究方面,决定建立京津冀地区固体废物协同处理机制,旨在通过该项目,完善铅蓄电池回收和运转环节的规范运营和有序监管,消除废旧铅蓄电池的环境污染风险隐患。除了在重点项目上精准发力,工程技术中心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并获得了阶段性成效。

联合攻关共性难题。工程技术中心全面启动重点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其中,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综合研究中心、南都电源等承担的含铅废水污染治理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达到近零排放标准;由浙江汇同电源承担的湿法回收铅蓄电池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已经建立了示范工厂。湿法回收铅相比火法回收铅,更具环保性,且操作方便,金属回收率高,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由超威集团、北京化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废旧电池回收氧化铅项目实现重大突破。超威集团将投入1亿元资金,建立年回收处置5万吨废旧电池的生产线,这是全球首条废旧电池回收氧化铅高值利用示范线。项目的实施,将彻底告别传统铅回收工艺的“烟熏火燎”时代,全面开启废旧蓄电池资源再利用高效节能环保新纪元。

组织实施公益行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中心的建设最终是服务于全社会。” 作为铅蓄电池行业污染防治技术研发、清洁生产工程技术集成及成果转化的开放性公益平台,国家环境保护铅蓄电池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亟需资金支持。超威集团通过货币捐赠形式,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成立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电池污染防治和救助专项基金,定向用于中国电池污染防治、电池回收利用、电池污染救助等公益项目建设、科技研发、宣传培训、学术交流、理论研究及交流等活动。基金的正式成立,不仅助力了中心各项公益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也在行业内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树立公众的环保理念,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发展。

为产业绿色化蓄势聚力

国家环保铅蓄电池生产和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超威集团)着眼未来、立足长远,在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整合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凝聚产业绿色化合力方面重点着力、精准发力,奠定电池产业绿色化发展新格局。

在环保部环境认证中心等10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正式签署,内容涉及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环境保护技术的合作,污染控制技术的创新,环境管理政策制度的完善以及电池产业绿色化的宣传教育等方面。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立符合国情的蓄电池评价方式,建立蓄电池重要污染物监管网络,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蓄电池消费再生阶段环境监管体系,开展电池产业环保领跑者企业试点,提高消费者、生产者和社会各界的环境意识。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明确了推进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方向,聚焦制约电池产业绿色化的的突出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目标和措施,对于推进电池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

在签署协议的基础上,由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沈阳蓄电池研究所、超威集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联盟,这是全国首个整合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的绿色循环发展联盟。超威、骆驼、美国江森、日本汤浅、湖北金洋、江苏春兴、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加入了联盟。该联盟将围绕实现电池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合作新机制,整合行业资源力量,共同推进电池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国家环保铅蓄电池回收再生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将加大建设力度,实施科学化项目管理,以项目带动,靠项目创新,用项目落实;加快成果转化为应用,研发及阶段成果推广同步进行;进一步汇集行业专业人才和研究单位科技人才加入中心建设及项目开展工作,共同根治铅蓄电池回收再生污染的顽疾,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绿色革命。


\
業務咨詢